课余生活

首页> 课余生活>

一个城市志愿者的感悟和反思----访张略钊

发布时间:2008-12-09作者:任君秋实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与数学实验班

1.   作为城市志愿者,你们每天一定会接待大批游客,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外国游客,期间有没有发生十分有趣的小插曲?

有一对从美国来的夫妇,他们身上别满了历届奥运会的纪念章,他们从六七十年代就开始收集,看到我们城市志愿者的小徽章,他们就拿出自己的与我们的交换。在奥运会快结束的时候,有一队俄罗斯的摔跤运动员到我们那咨询,他们不会讲英文,只会讲俄语。我们开始不知道他们来自哪里,从衣服上的Rusia才是到他们来自俄罗斯,也不知道他们从事什么项目,于是把他们领到岗亭前的展板边,他们指着摔跤的图标,我们才得知。后来我们了解到他们要去三里屯买Nike的用品,于是我们到网上查找,路线十分复杂,但是又不能跟他解释明白,最后就只好叫了一辆出租车把他送过去。

2.   在志愿工作中有没有遇到特别感人的事情?

在我印象中有两件,第一件是我们上岗的第一天有女子马拉松的比赛,线路从东门一直到我们的岗亭,我们去工作的时候,发现街道已经被观众挤得水泄不通,所有的人都大声喊加油,特别是中国选手经过的时候。那一刻我的心里真的十分感动。另一件是,我碰到一个蹬三轮捡破烂的大哥,问我有没有以前的志愿者报纸,我觉得很奇怪:怎么会找以前的报纸?于是我问他原因,他说他是安徽人,到北京来打工,没有很多收入,他觉得这次奥运会是百年一遇,很难得,他儿子刚出生,他觉得该为他儿子留下点什么作为纪念,但是有没有钱买纪念品,于是他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他跑遍几乎所有的岗亭,收集这些不要钱但又与奥运相关的报纸,算是留给他儿子的纪念和财富。当时我觉得,穷人也有穷人的境界,作为一名父亲,他真的很用心,他现在用心收集的报纸一定比福娃之类的纪念品更珍贵。

3.你认为你们的付出值不值得?能谈谈这次志愿者工作的意义所在吗?

在这次工作之前,我们是有些遗憾的,十分羡慕那些赛会志愿者条件又好待遇又高,还可以看到比赛和明星。做城市志愿者很累,风吹日晒,没有人关注。但做过之后发现十分值得,第一,城市志愿者和赛会志愿者只是分工的不同,大家都是平等的,都是为奥运会做贡献,没必要计较待遇上的区别。第二,有时候我发现城市志愿者发挥的作用更大。因为据我所知,之前的奥运会都没有城市志愿者这个概念,就从北京奥运会开始。来咨询的很多人都是外地和外国的游客,有不少也是北京本地人,在那几天的工作中,我发现北京如此之大,哪怕是北京人,都不能熟悉全部地形,更何况是外地的。所以我们在那服务是很有必要的,我们都觉得很光荣。

4.以后还有这样的志愿者工作的志愿者工作你还想参加吗?

当然想。我当时有一个愿望,向院里或学校反映一下,把我们的这个岗亭保留下来,奥运会之后继续为大家服务。因为我发现城市志愿者岗亭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奥运的,更是北京这个城市的,在大家不清楚的时候,需要我们的服务。后来,刘淇书记在残奥会结束之后宣布,对几百个城市志愿者岗亭予以保留,奥运之后继续服务,也算是实现了我的心愿。以后再有这样的机会,我们还会十分积极的参与,不少同学在工作结束时都很不舍,想多留几天,舍不得站在岗亭中的感觉,舍不得助人后的满足感。

5.你能对中国的志愿者工作提出些建议?

首先,我们国家的志愿者制度还不够完善,比如在这次活动中组织上有不足的地方,某些环节有点混乱。其次,奥运会之前我们很少有这样的志愿者活动,我希望我们国家的志愿者活动不会随着奥运会的结束而结束,将志愿者的精神发扬下去,在我们青年中形成一种传统,不要出现学雷锋时“三月来四月走”的情况,不要让积极性逐渐淡下去。

6.在志愿者工作的前后有没有认识上的变化?

工作之后发现志愿者工作比想象的要简单,也不是没有报酬。比如,工作期间会提供午餐或下午茶点,以及充足的饮用水。

7.你们的是怎样分工的?

一般是谁熟悉谁回答。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很好的传统:之前工作的同学会总结出问询频率高的问题,告诉后来的同学,以便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结束语:这次奥运志愿者服务活动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中国青年朝气蓬勃的形象,也向全国人民展现了我们作为80后的形象。目前,全社会对我们80后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误解和偏见,认为我们有可能是使整个民族垮掉的一代,独生子女十分自私,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但是当我们看到在火炬传递活动,汶川大地震以及这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中80后青少年的表现时,我们深知,这一代有能力承担其民族的重任,民族的重任交在80后手中一定没有问题,这也是我这一年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