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经济学拔尖基地书院科研交流活动暨学生科研交流会
发布时间:2022-07-25作者:邓扬义;编辑:邓扬义2022年5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主办了“拔尖基地书院活动”,活动以腾讯会议形式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书院活动交流会由拔尖基地实验班负责老师主持,会议邀请了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教授参加。本次交流会邀请了部分获得学生科研活动(大创)获得优秀成果的同学分享了项目申请的经验,20级、21级拔尖基地实验班(中特班和经数班)共将近100名学生参与了本次活动。几位同学不仅介绍了自己的科研经历,也介绍了在申请科研活动的时候,得到了很多指导老师的热心帮助,比如杨瑞龙老师,韩松老师等,同时分享了与指导老师的交流经验,鼓励同学们在科研活动的时候,积极与老师们沟通,一方面为自己的科研活动提供指导,但是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科研项目活动学习到科研知识,以及团队合作的宝贵经验。
17级经数实验班邓扬义同学认为选题对于大创成功立项的意义非常重大,主要介绍如何选题,选题的意义,以及如何为选题构建经济学理论框架。在选题方面需要不断试错,每个同学进行头脑风暴,通过搜索新闻报道、联系现实生活、观察身边现象等寻找自己感兴趣并且觉得有研究价值的主题,然后进行小组讨论,选出最有操作性的几个主题并查阅相关文献,主动联系导师,与导师深度交流后定下最终题目。并且介绍了与杨瑞龙老师等一起进行讨论、杨老师给予耐心辅导的经历。
18级经数实验班马光琳同学介绍,她的申报项目关注教育公平问题。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保障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性,19—20年我国陆续出台了“公民同招,超额摇号”政策,从生源层面缓解校际差距。该政策增加了小学阶段应试教育的不确定性,更多转向兴趣教育投资;初中阶段,生源差异更大,培优辅差的诉求增加,影子教育市场更加繁荣。并且也介绍了韩松老师的耐心指导,以及与老师的很多讨论,并且这些讨论都对自己的科研有很大的帮助。
20级中特实验班李健民同学主要从问题是什么、怎样提出问题、如何分析问题三个方面进行分享。关于问题是什么,他认为经济学研究首先要在研究现象中提炼出核心的因果关系,再将因果关系依据研究对象转化为具体的研究目标;关于怎样提出问题,他认为经济学研究要寻找具有可及性的重大现实问题,重大现实问题可以从政策文件、实践经验和理论文献中进行发掘,可及性则是对团队是否有能力完成选题的判断。同时也介绍了和齐昊老师一起讨论的交流经验。
20级中特实验班甘景旭同学指出首先在选题上,经济学作为经世济民之学,要紧贴时政热点,做到将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紧密融合,同时保证选题对自身能力的可行性。其次,不要过分沉迷于华丽的计量模型,对于本科低年级学生来说,适度运用计量即可,争取实现定量与定性的结合,更贴近现实。最后,重视团队建设,注意组员的优势互补、分工协作。
20级中特实验班董靖雯同学的大创分享主要集中在研究主题的选择上,通过发现一个有兴趣的社会热点确定大方向,再进一步通过研读文献资料以及中央文件选择一个创新点进行深入的挖掘,接着通过思路逻辑的搭建等论证选题的逻辑是否自洽,确定了选题后很重要的是论证选题的可行性,主要从实际意义、数据可得性等方面展开。
20级中特实验班何佶轩同学从研究问题提出的过程步骤切入,首先综合考虑研究兴趣、成员背景来选定研究领域;阅读该领域国家政策文件及主要的已有研究以把握趋势、重大动向;联系实际问题、聚焦社会热点;对研究问题中的名词进行细化拆解和精准化。明确研究问题后,可以从数据可获得性、研究方法、预期得到的结论三方面进行研究设计,从选题本身、研究方法与结论三方面进行研究创新。
活动第三阶段参会同学就自己存在的困惑进行了提问。在和导师沟通方面,邓扬义同学建议可以多找几个老师交流,同学们都提出经院的老师们都十分热情,有些老师可以指明一个大的方向,有的老师可以具体化为一个可操作的问题,有的老师可以提供方法上的帮助。在“路径研究”、“实证研究”等研究类型方面,马光琳同学建议在做大创时可以不拘泥于高深的方法,方法的选择是基于选题,先考虑想要回答什么问题,再考虑选择什么方法。强调做研究好像打隧道,技术和选题是隧道的两边,要从两边分别进展才能把隧道打的非常工整完美。在组队方面,甘景旭同学认为团队合作需要有一致的目标,强调团队沟通的重要性,建议大家在团队合作时不要仅限于微信群的沟通,尽量线下沟通。
同学们表示此次大创申请经验交流会对后续大创申请和研究很有意义。本次拔尖基地书院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