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研究

首页> 教学与研究> 教学资料>

新生研讨课——2021级经数班的收获与感悟

发布时间:2022-07-25作者:21级经数;编辑:邓扬义     

杨瑞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北京市政府顾问、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务。已出版《宏观非均衡的微观基础》、《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当代主流企业理论与企业管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经济学分析》等多本专著,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image.png

一、承光荣历史,育一流人才

在第一二次课,杨瑞龙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与经数班的渊源,经数班的创立背景与光荣历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现代经济学发展逐渐与世界接轨,经济学研究中开始重视数学,统计学和数据科学等数理分析和定量分析技术,世界一流经济学教育也要求注重培养经济学思维训练和数学分析能力。而经数班在中国的现代经济学发展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创立以来实验班培养了一批熟练掌握经济学理论和数量分析方法的毕业生,目前已经在经济学界逐渐崭露头角。

杨瑞龙老师反复向同学们强调说:尽管现在的实验班形式各种各样,但经济学—数学实验班的培养目标始终是培养一流的经济学人才,让人民大学的经济学科在国际上有更大的话语权!

二、心中有理想,脚下有方向

杨瑞龙老师历年担任经数班新生研讨课的老师,对经数班同学们往年情况比较熟悉。因此他就学习困难,心态调整,大学规划等各个可能带来困扰的方面为同学们提供建议与指导。杨老师耐心地询问了同学们数学学习状况并且结合往年经验,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在班级内建立数学合作学习小组,共同讨论解决数学问题;向师兄师姐询问学习建议等。同时杨瑞龙老师还提醒同学们数学固然关键,但也不能把时间过多地投入数学中,要重视大一阶段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找到经济学与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平衡。

三、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杨老师还对当下经济学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着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40多年的努力,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比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人都具有研究中国发展问题的优势与责任。因此,杨瑞龙老师勉励同学们兼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同时扎根中国大地,认真研究中国国情,为新的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的提出与完善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形式多样,别开生面

与上课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不同。第一节课上,杨老师就听取了每一位同学加入经数班的初衷与想法。在之后的新生研讨课上,杨老师也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询问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就学习上的困难提出方法与建议。不仅如此,研讨课上还有更丰富的形式:如杨老师邀请经数班毕业的张雨潇师姐向同学讲述她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与她自身的学习经历;请刘凯师兄给大家传授了经数班课程学习与出国深造的经验。杨老师还带领同学们外出聚餐来增进与同学们之间的感情。

五、收获与感悟

从新生研讨课中,我认识到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地位,也明白了数学对于我们日后学习经济学的重要作用,最为重要的是,杨教授关于学习经济学的建议,对于我来说,实在很有帮助。新生研讨课改变了我学习经济学的迷茫状态,给我指明了方向,非常感谢学校安排的这门课以及杨教授的付出。

——李智豪


杨老师向我们分享了他在大学学习方面的一些观点,解释了关于我们课程体系的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既要学好西方经济学又要学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我们要学好数学?确实解决了我心里的一些困惑,让我们了解到了我们学习这些内容的意义,坚定了前进的步伐。非常感谢杨老师的帮助!                                      

——涂斐凤

初入经数的我对学习生活有些不知所措,很担心自己这种没有觉悟的咸鱼能否成功完成学业,又因为找不到自己目前做的事的意义而焦躁。所幸杨老师很温暖地鼓励了我。其实,这么多节新生研讨课下来,对于经济学的知识与我们应该努力去背负的经济学人的使命与责任,我仍然是一知半解,但是我清晰的记住杨老师在第一节课上跟我说,没关系,先好好学,过程中总会找到意义的。

——张菁

在上新生研讨课之前,我对经济数学双学位实验班了解很少,也不清楚数学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听了杨瑞龙教授的讲解后,我初步明确了经济数学双学位实验班的概况,也明白了自己规划的初步方向,感觉受益匪浅。                                


——李嘉桐

杨瑞龙老师作为经数班的创始人之一,以介绍经数班的历史和特色为开头,向我们展示了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以及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子。我们知道了宽口径厚基础的重要性,明白了同时学好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必要性,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规划,也对学好经济学、数学更具信心。                              

——  林子一

杨老师和蔼可亲、十分耐心地听我们的建议抑或抱怨,对学生倾尽心血,对教育充满热情。这些都感染了我,让我感受到温暖,也让我从对学习懵懂转变为对学习热情。杨老师还为我们邀请了各位学姐学长,更贴近现实地为我们答疑解惑。毫不夸张的说,杨老师的新生研讨课对我的大学生活、人生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

——朱堃琳

杨老师谈吐幽默、和蔼可亲又颇具学识、造诣深厚。他为我们介绍了经数班的历史,让我们明白了身为经数班一员的责任和担当。他还就大一新生如何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完成高中到大学学习的转变以及如何平衡经济学与数学的学习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我在新生研讨课里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一份难忘的回忆。

——甘锦峰

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我,新生研讨课无疑是一种指引。在杨老师幽默且富有激情的话语中我渐渐走出了新生的迷茫,对大学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经数班的历史发展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另外,虽然我在高中时就坚定了学习经济学的决心,但对于经济学一直只是空有一腔热血,杨老师向我们分享了他从大学开始学习研究经济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学习经济学的意义。

——李星语

经过一个学期的新生研讨课学习,我感想颇深。我认识到了我们班级存在的意义,认识到大一要注重学习经济学,不要把全部时间放在数学上,认识到下课要自学经济学,认识到大一不能轻视高代。其次,我们遇到什么难题都不要怕,微笑着面对它,因为很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王皓宇

通过新生研讨课的学习,我理解了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了解了经数班的发展历程,认识到为何经济学与数学紧密相连,以及明白如何学好数学这一问题。在杨瑞龙老师激情澎湃的讲述下,我逐渐的确定了在大一的学习目标,也对未来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有了初步的认识,坚定了我努力将经济学与数学结合好的目标。                              

——于昊东

在这几节的新生研讨课中,杨瑞龙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人大经院和经数的发展简史,让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也给我们讲了数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让我们更理解了实验班的意义,还请到往届优秀的学姐向我们讲述学习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解开了疑惑,也掌握了不同于高中的学习方法,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

——潘一诺

在前几节课,杨老师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历史与变革,从最强到赶超再到最强,再讲到他组织成立经济数学双学位实验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他对经济学院,对实验班的深厚感情和殷殷期盼。之后他详细全面地从生活,学业方面给予我们指导与建议,使我们受益良多。

——邢笑语


三个月的新生研讨课让我受益良多。最大的欣喜在于,对于大学生活,我开始有了一些起码的认知和规划——从初入校时的懵懵懂懂,茫然无知,到如今虽然依旧带着不解,但开始正视生活,正视学业。新生研讨课不仅给了我一个放松的一个半小时,更给了我宽广的新视角和深刻的自省力。

——方至成

从开学到现在,新生研讨课伴随着我们走过了在人大的第一个学期,也让我们收获了很多的知识。杨老师不仅介绍了人大经济学院和经数班的发展历程,也提纲挈领地为我们讲了关于大学乃至人生的诸多道理。期间,还有优秀的师兄师姐向我们分享学术经验。总而言之,在参与到新生研讨课的过程中,我受益颇多。

——刘佳欣

新生研讨课制度是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体系的一大特色,旨在帮助大一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在我们经数班,担任新生研讨课指导老师的是杨瑞龙教授,他既是德高望重的老院长,也是和蔼可亲的引路人。杨瑞龙教授是经数班的创立者,对经数班近二十年的历史有着真切感知,对经数学子的求学之路有着深刻理解。

——滕明阳

通过研讨课的学习,我渐渐明白了经数班成立的初衷和意义,明白了经济和数学双学位,并不是两个学位单纯的组合那么简单,而是对宽口径、厚基础人才的培养,以及对于1+1>2的期待。十分幸运,能在刚刚进入人大,刚刚进入经数班,听到这样一门课。

——杜睿涵

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新生研讨课中,相比起“老师”的身份,杨老师更像是一位长辈,细细叮嘱我们如何在接下来四年甚至更长远的生活中处理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他的初衷从来都是让我们“少走弯路”。衷心感谢杨老师的传授,让我逐渐适应经数班的学习生活,使我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俞悦

新生研讨课令我收获颇丰。在我们对经济学的认识仍停留在初步阶段时,杨老师根据我们的知识水平和发展阶段,并没有试图带我们探讨深入或前沿的知识,而是回到了最本质的一系列问题。这种量身定制的讲解,令我的目标不再囿于短期的考试,而是将目光放在更加长远的未来,敢于去梦想将来的自己,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

——郭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