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首页> 学术活动>

“文献阅读计划”系列讲座第一期

发布时间:2022-07-25作者:何佶轩;编辑:邓扬义     

3月26日下午14:00-15:30,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主办的“文献阅读计划”系列讲座第一期在国学馆B110成功举办。本次讲座以“文献检索与管理”为主题,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教研室陈伟凯老师主讲,经济学院2020级、2021级中国特色经济学实验班学生共同参与了本次讲座。

陈伟凯老师从本次讲座的目的与同学互动引入,提出每年新出的文献成千上万,然而时间有限,不可能读完所有文献。因此,从海量的文献中检索与管理是学术研究的一项必备技能。

陈伟凯老师首先介绍了如何进行文献检索。陈老师以政治经济学中复杂劳动向简单劳动换算问题举例,指出第一步选取检索关键词,第二步在文献检索网站反馈的大量文献中挑选所需文献。同学们进行实操的过程中提出中文名词对应英文翻译的疑问,陈老师提出可以先通过搜索中文关键词找到目标文献,在其所引英文文献中寻找该名词准确的英文翻译。

随后,陈老师介绍了如何进行文献管理。一个文献管理系统应实现的功能主要有输入(方便抓取和记录文献信息);检索(快速查找定位记录);输出,即引用和参考文献自动化处理(自动生成APA、芝加哥、国标等不同引文格式,自动生成文献目录等等)及同步与合作等。对于管理文献的软件,陈老师首先推荐了一些自己常用的文献管理软件 (Reference Management Solfware, RMS):Zotero, Mendeley, Endnote, 知网研学等并以Zotero为例进行了操作演示。

对于文献运用,陈老师提出要以对话的心态去对待学术,以端正心态,破除迷思。他将学术类比为一场永不会停止的对话,对话的对象就是该领域的研究者、已有的文献。而学术写作就是加入这场对话,只有先倾听他人发言、总结他人观点,才能参加到对话中去,即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论证。如果发言给别人提供了启发,即对学术研究做出贡献。同时陈老师指出这是一个非线性过程,在探索过程中逐渐提炼问题,并以自己的一篇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定义问题为例,具体阐释了文献检索管理运用如何贯穿了学术研究全过程。

随后,陈老师简要介绍了文献分类。主要分为一手资料,比如经济史中的档案,思想史中的原著文本、书信集等;二手文献,主要由背景、方法或理论、相关文献构成;三手文献主要指杂志,新闻报道,维基,教材,网页等非同行评审的资料。对于这类文献,陈老师指出学术研究中很少直接依赖和引用,通常用于背景引入等。使用三手文献的基本原则是为将其作为一个捷径去帮助我们快速定位到一手、二手文献等源头文献。

最后,对于如何了解某一领域研究的情况,陈老师建议首先可以请导师或相关领域的专家推荐文献或学者(跟踪发表及Working paper)。其次可以阅读综述文章,如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Annual Review of Economics,《经济学动态》等期刊上的文章。其他方法还包括查找引用该领域经典文献的最新文章,阅读手册、词典,关键词搜索相关课程的课程大纲、参考读物等;最后是通过Thesis / Dissertation: 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 &Theses (PQDT)或中国知网博硕士论文网站搜索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博士论文,阅读其文献综述部分。陈老师指出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区别于期刊论文,通常梳理得较为完整,但同时也应将其作为三手文献来使用。

讲座末尾,陈老师提出同学们应养成跟踪文献的习惯,同时建议同学们注重日常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以量变促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