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首页> 学术活动>

拔尖基地2021-2022春季学期读书会系列报道 ——石慧敏老师组

发布时间:2022-07-25作者:田思远;编辑:邓扬义     

指导老师:石慧敏

阅读文献:

《Capital Accumulation, Private Property and Rising Inequality in China》

《Human Capital and China's Future Growth》

《Entrepreneurial Reluctance: Talent and Firm Creation in China》

《Rising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Persistence in China》

一、主要内容

2021-2022春季学期经济学院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读书会《宏观经济学与中国经济》主题读书讨论会由石慧敏老师指导,石老师推荐了6篇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经典文献,涵盖人力资本、收入分配和企业经营等方面,同学们在分组后根据主题和兴趣选择了其中4篇进行研读,各小组同学对所选择的论文进行交流和讨论。本组读书会以“小组展示+集中讨论”的形式进行,石老师共组织了两次线上读书会,在会上同学们以Pre形式展示研读成果,理顺论文逻辑并分享阅读后的思考,石慧敏老师对展示内容进行了专业的点评并组织同学们深入讨论。

二、研读过程

第一次读书会在2022年5月28日上午通过腾讯会议举行,第一组由李星语、张菁、涂斐凤、俞悦和郭彦杰同学进行展示,研读文献为《Capital Accumulation, Private Property and Rising Inequality in China》。

image.png

这篇论文主要利用中国国民账户、调查、财富和财政数据(包括高收入纳税人税收数据)等对中国收入积累和分配状况进行全面描述和分析。1978年至2015年,中国经济不断增长,国民财富与收入的比值从1978年的350%增长至2015年的700%,出现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是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以及相对资产价格的逐渐上升。从收入分配来看,1978-2015年间,收入最高的10%人群的收入份额大幅上升,而收入最低的50%人群的收入份额大幅下降;从城乡收入差距来看,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一直较大,并且在这40年有所增加:1978年城乡平均收入比不到200%,现在约为350%。石老师表示,这篇论文使用的数据较为广泛,同学们能够通过该论文更加深入了解中国收入分配现状。

第二组由林子一、朱堃琳、潘一诺、杜睿涵和刘佳欣同学展示,研读文献为《Human Capital and China's Future Growth》。

image.png

这篇论文主要研究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增长前景的影响,受户口制度的影响,文章分别从农村劳动力和城市劳动力两个方面考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农村劳动力,文章主要关注通过提高基本教育完成率和教育质量对农村劳动力质量的影响;而对于城市劳动力,则重点关注大学扩招和大学教育质量对城市人力资本的影响。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论文使用简单的回归模型考察全球经济体人力资本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并展示这种关系自 1980 年以来是如何演变的。展望未来,作者认为中国可能无法在未来20年保持其期望的7%的年增长率,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年龄人口的规模下降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再配置的减速。石老师结合论文和现实教育经历提示同学们学术研究需要从现实和数据出发,不要将自身经历视为普遍情况,需要结合数据才能对现实状况有更全面和准确的认识。

第二次读书会于2022年6月4日上午通过腾讯会议举行,第三组由刘弘烨、王禹博、方至成、甘锦锋和于昊东同学展示,研读文献为《Entrepreneurial Reluctance: Talent and Firm Creation in China》。

image.png

这篇论文主要考察了哪类人才愿意创建企业。已有文献指出,人才可用于创业和非创业领域,其分配取决于奖励结构。论文使用了1999-2003年的大学录取记录和中国公司及其所有者的数据,选择2016年前创建了大约17万家公司的180万名大学毕业生进行分析,发现高考分数较高的人不太可能创建公司,以专业和大学质量来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时,企业创建与高考成绩之间负相关性仍然成立,这种负相关性在男性、城市居民、来自较好的高中或较富裕的县的人身上更明显。随后,作者讨论了高考分数与创业成功的相关性,发现高考分数与创业成功正相关,表明分数确实衡量了部分可以转化为创业能力的一般才能;其次作者发现分数与工资呈正相关关系,分数较高的人更有可能获得高薪工作,尤其是国有部门的工作。

第四组由李智豪、滕明阳、王皓宇、邢笑语和李嘉桐同学展示,研读文献为《Rising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Persistence in China》。

image.png

这篇论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在1978年后的代际收入弹性变动情况,其中代际收入弹性是指父代经济收入对子代经济收入或经济地位的影响程度。文章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在全国范围内的各个群体中,代际收入延续性都在增强。具体来看,代际收入弹性从1970-1980年出生队列的0.390增加到1981-1988年出生队列的0.442。这种增长在城市和沿海居民中比农村和内陆居民更为明显。此外,论文也探讨了代际收入弹性的变化如何与市场改革、经济发展和政策变化相关联。就可能的局限性来说,受数据结构等的限制,作者得到的代际收入弹性可能偏低,这意味着中国现实的阶层固化以及不平等程度可能更加严重。

三、心得体会

通过石慧敏老师组织的读书会,我阅读了当前较前沿的经济论文,开拓了我的视野,同时阅读经济论文也让我对经济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特别是我所在小组负责的关于代际收入的论文,就排除无关干扰,研究影响因素上着墨很多,让我对经济研究的严谨性有了深刻印象。论文中数学与经济的结合也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实验班设立的意义 。

——李嘉桐

这次在石慧敏老师的读书会上,我们组阅读的论文是《人力资本和中国的未来增长》,这篇论文概述了劳动力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然后从户籍政策开始,分别分析了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城市劳动力的大学生数量及质量,随后通过线性回归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分析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的相关性,最后预测中国未来增长并给出政策建议。这篇文章让我们了解了中国人力资本过去和现状,我主要负责的线性回归部分,也学会了如何横向、纵向比较回归分析结果,进而得出结论,这次读书会让我们都受益匪浅。

——潘一诺

这次读书会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些运用经济学研究社会的新视角和新方法,还让我们对经济学前沿研究方向更加了解。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我也深刻意识到自己知识水平的不足,以至于很多地方不能理解透彻,而展示过程中石老师的答疑解惑则为我打通了很多“堵点”,使我能够更清楚地把握文意。总而言之,阅读英文文献虽然具有不小的难度,但收获也同样丰富。

——刘弘烨

在本次文献研讨课程中,我们小组的阅读的文献是关于中国的财产分配以及不平等程度的数据分析。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完整的体验了如何寻找数据,处理数据以及纠正的过程,对中国从建国至今的收入,财产分配的变化与状况,并对中国的不平等的现状做出了分析。作者在文献最后提出的问题与展望,也为我们未来的研究开拓了新方向。

——张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