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读书会成果汇报之四
发布时间:2021-01-19作者:余舒嘉铭;编辑:王藜颖本次读书会的指导教师是杨斌老师,杨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莱昂内尔·罗宾斯的《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一书。莱昂内尔·罗宾斯(1898-1984)是英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长期就职于伦敦经济学院,在经济学方法论、经济理论、经济思想史等方面都颇有建树。
读书会上,同学们自选感兴趣的内容依次展示,杨斌老师针对同学们的观点和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生动讲解,并引导同学们展开讨论,让大家能够更深入地理顺并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思考的同时有所感悟,在投入的同时有所产出。在本次读书会中,大家多次就经济学的定义与边界、经济学中“量”的含义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学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是同学们的心得感悟。
读书笔记摘取
张家玮
现在想来,读书会一直伴随了我的整个八月。从静心研读到悉心查阅资料,从小心拘束到畅所欲言......幽沉谢世事,俯默窥世虞,《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不仅让我对经济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更磨练了自己的心境与研究问题的能力。“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杨老师给予我们深刻的教益必将使我们受益终生。
姚绍玮
在为期一个月的读书会活动中,大家围绕罗宾斯《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的各章内容,展开了基于个人阅读心得的展示和相应点评。在本书的各章内容中,我精读了第三章“经济量的相对性”并做了展示。这一章的关键在于理解稀缺性以及基于需求的相对性。比如,经济货物是经济学所研究的具有稀缺性质的物品或劳务对象,经济量的相对性正是在稀缺的意义上转为对经济货物量的研究。
其次,考察运用价值单位的经济统计和时间序列具有重要意义。正是通过引进现代经济学概念上较为明确的价格、供给、需求等概念,并解释这些因素在组织生产方面的作用,作者系统地阐释了经济学由旧的生产分配划分法向如今新的均衡分析理论的跨越。作者对于核心概念需求和稀缺性的阐释,加深了我对于经济学的理解,杨老师对价格绝对数值的意义展开的讨论,也使得我进一步反思数学模型在经济学中扮演的角色,思考如今发展壮大的计量经济学是否是罗翁眼中经济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体而言,此书虽著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但作者对于经济学做出的阐释,在当下仍然蕴含着不小的思考价值,值得静心细细品读。
唐梓崟
有幸成为杨斌老师《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读书会中的一员。一个多月以来,大家的思想碰撞出了火花,对于不同的问题都有着不同的见解。对于初入经济学的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对经济学研究的东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经济学是把人类行为当作目的与具有各种不同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的一种关系来研究的科学。杨斌老师讲述了经济学在这百年里从规范到实证的变化,使同学们了解了经济学科与自然学科不完全相同的科学性。这个读书会,激发了我对经济学的更多思考与兴趣。希望学院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读更多的书,思考更多经济学。
柳嘉名
“我们可以解释这些事实的变化造成的变化,但我们不能解释这些事实本身的变化。”在《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一书中,作者罗宾斯试图划定经济学法则的必然性边界,进而对经济科学的现实意义加以探讨。以命题“若p="""1,则q=2”为例:在我的理解中,经济法则指出由p为1可推出q为2的必然对应性,但不对p值自身的变化或取定作出判断与干涉。经济法则立足于现实,基于一定的假设,对某种条件变化所必然导致的变化作出预测和解释,并在“提出理论-实践检验-修正理论”的基本逻辑过程中得以不断调整与完善;进而,经济法则的这种性质,直接导向了经济分析的预测价值——它给出不同条件所将引致的不同结果,但并不对条件本身的出现、或是选择创造某种条件作出判断——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正是经济科学的现实意义所在。
吴宇昂
我选择精读了第三章,并且以之为主要内容做了报告,并和老师就一些问题进行讨论。第三章的内容主要聚焦经济学中“相对性”问题,作者从经济学的稀缺性开始,告诉我们经济学的很多量都不是绝对的。市场上坏鸡蛋的数量远少于好鸡蛋,但我们还是认为坏鸡蛋不是稀缺的,相对于它的需求,它的供给还是太多了。另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生产货物的机器,一旦货物卖不出去,机器虽然还是机器,其属性没有改变,然而对于社会经济而言却已经成了浪费的根源。相对性反映在价格上,反映在供给与需求上。我在做报告的时候,并没有用书上带有的小标题,而是自拟了一些标题,尝试着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书上提到的东西。例如,浸没成本对应书上买火车票的场景,但有的问题自己也没有弄得太清楚,导致有一些标题含混不清,在报告时也让老师产生了一些误解。针对这些问题,在当时我和老师进行了比较长时间的讨论。我发现在讨论中,我对于书中内容的理解也在不断的重塑。因此我认为,虽然读这本书时较为“痛苦”,但在进行了报告,并且听取了其他很多同学关于其余章节的讲解,我对这本书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了解了读书对于学好经济学的重要性。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它给予了我们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希望以后还能参加这样的活动。
彭思敏
这次读书会和同学们还有老师一起读了《经济科学的性质与意义》这本书,大家畅所欲言,各自都讲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对这本书的看法。十来个人的想法聚集在一起,虽然大多是大一新生稚嫩的想法,仍令我获得了丰厚的体验。其中,我主要讲述了对这本书第三章和第六章的一些看法,尝试站在罗宾斯的角度,就数值问题和实证分析做一些学习和解读,这让我对经济学又有了一点新的认知。也有其他同学分析了这两章的内容,于是又从不同角度丰富了我对这两章的理解。一些高年级同学的知识储备比较富足,所以看问题的方式也比较专业和深刻,在引起我对接下来学习的兴趣之外,还给我展示了一些运用所学知识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宋昕泽
在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进程中,罗宾斯撰写了《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一书,从目的与手段之间关系的角度阐述了经济学的稀缺定义,并指出相对而言的稀缺性。同时,罗宾斯认为经济统计中的数值表示的是一种相对偏好次序,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实证主义分析的方法论进行了反思以及诠释,提出了数值适用严谨性的思考,强调经济理论的重要性。最后,对目的中立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经济科学的意义并不在于解决如何选择的问题,而是在于清楚不同选择之间的区别。
不管怎么说,关于经济学的定义人们并不陌生,曼昆说“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萨缪尔森说“研究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分配”,我更喜欢罗宾斯哲学式的定义:经济学是把人类行为当作目的与具有各种不同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的一种关系来研究的科学。但这些含义背后所隐含的原则大部分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
经济学无法判断选择的正确性,不能断定最终的价值判断是否正确;我们不能因为不经济的目的而说追求该目的是不经济的,我们只能说,相比而言,如果追求该目的用掉了过多的手段和资源,那就是不经济的。经济学可以解释事实的变化造成的变化,但无法解释这些事实本身的变化。当我们面对各种最终目的而必须进行选择时,它使我们能充分了解我们所作选择的含义。选择的合理性表现在我们对被放弃选择的充分了解之上,它使我们了解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因此通过研究而得出结论的意义比如何得出结论更重要。
而经济学的意义何在?正如前面所讲,每个人都会做出选择,不得不做出选择,时时刻刻做出选择,经济学让我们明白我们所做选择的含义:合理不合理。左手边是人类的目的(物质财富、本性欲望),右手边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时间,资源),经济学在中间,不关心左手边也不关心右手边,经济学关心人类如何从右手边到左手边走得更“合理”。
陈鹏州
本次读书会我阅读的书目是《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读完之后虽感觉有些部分晦涩难懂,但其中对经济学根本性质和经济学手段等等的描述还是让我受益匪浅。我展示的话题是经济学和伦理学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方面是我比较能够直观感受到的东西,而杨老师所补充的近年来对经济伦理学的研究,也让我对这方面的认识更加深刻。其实我平常很少读专业性这么强的书,这次读书会便给我一个机会,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多读这样的书还是很有必要的,在视野、知识面上都能有很大的拓展延伸。总的来说,这次读书会对我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
刘希
本次读书会中我分享的主要是书中第二章内关于目的与手段的理论,而罗宾斯将经济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定位于目的与手段之间关系的研究上,使得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严格且准确地区分开来,就是为了在这种区别中诠释经济学最本质的性质以及其所关注的问题。分享后老师和同学们对我所分享的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使得我对于书中理论的理解认识更加深刻、透彻,收获颇多。
张明圣
《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觉是“理性”,正如本书最后一页所写的:背叛理性实质上也就是背叛生活本身。基于这个信念,这本书从完全理性的视角,界定了一个具有科学性质的经济学。在对经济学的范围进行界定时,作者认为经济学是合理配置具有稀缺性的手段来实现多样性的目的的一种科学。由此,再对经济学的目的和手段应该具有的相关性质进行阐释,从而引出了对经济“量”的相对性(包括时间和需求等)的讨论和对经济法则的性质的分析。最后,讨论了经济学与现实的联系以及经济学的意义,从而完成了整个论述过程。
在整个阅读和讨论的过程当中,个人产生了一系列的思考,有时也将书上所讲与自身所学联系起来考虑,并在这个过程当中更新了一系列的观念,采纳了认为更加正确的看法,包括:过多的资本积累不一定是好事、分配不仅仅是分配、均衡分析的合理性和重要性、静态均衡向动态均衡转变的逻辑和合理性,以及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深层理解等。同时,也会有一些疑问和保留下来的、希望在未来学习中能够得到启发的问题,比如:经济学研究的边界是什么?将外生条件内生化是否意味着超出了经济学研究的边界?经济学规律与统计“规律”之间的差别是什么?计量模型当中所得出的规律又意味着什么?其意义又是什么?书中所说的将价格看成序数是否合理?如何看待这种定义下的价格与马克思对价格的描述之间的区别?
徐肖骁
此次读书会我读的书籍是《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由莱昂内尔·罗宾斯所著。书籍主要讲述了罗宾斯视角下的经济学,涉及其目的,性质,法则,意义等多个纬度,通过读这本书,让我对经济学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我的分享准备的是经济学的意义相关内容,对罗宾斯理解的经济科学的意义以及目的进行了一个诠释和理解,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的分享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都有涉及,有内容的概括,也有自己的看法见解,让我在一个人读书的同时也学习到别人看待问题的方法和角度。
祁晓丛
大学上了一年,虽是经济学专业,却对经济学知之甚少,这一次读书会,便选定了这本《经济科学的性质与意义》。这本书的内容已经有九十年,但其中的经济学理论却是我们现在学习的经典,但又有些区别,虽然书的确不好读,但却有许多的思考和收获。
徐瑞之
《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的大体内容并不难读,比如书中花大量篇幅论证的稀缺及其相关问题,即使是像我一样初学经济学的人也并不陌生。但是在这种纯文字的论证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清晰的思维逻辑。他从已有的法则和研究内容中提炼出经济学研究的主体,再根据新确立的主体重新叙述法则与研究内容。这种纯文字式的逻辑演绎让以学习数学论证为主的我受益匪浅。
夏骁腾
这次的读书会我受益颇多。《经济科学的性质与意义》这本书告诉了我们经济学究竟是什么,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以及它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虽然书里的语言有些难懂与晦涩,但在仔细的研读之后,我们也能从冗长的文字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与态度,从而不由为他生出尊敬敬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