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首页> 学术活动>

拔尖基地2020-2021秋季学期读书会系列报道 ——孙浦阳老师组

发布时间:2022-07-25作者:马光琳;编辑:邓扬义     

指导老师:孙浦阳  

阅读文献: 

《The Potato's Contr   ibution to Population and Urbanization: Evidence  from a Historical Experiment》  

《Migration, Knowledge Diffusion and the Comparative Adantage of Nations》

《The Rise of Domestic Outsourc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German Wage Structure》  

一、基本情况

2021-2022秋季学期经济学院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读书会世界经济组由孙浦阳老师指导,孙老师推荐了9篇经典文献,同学们根据兴趣选取了其中3篇,这3篇论文都偏向实证方向,对同学们来说要求较高,因此,对每一个小组孙老师都给出了细心的指导,从背景知识到方法论支持,为同学们顺利阅读、深入理解所阅读的论文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各小组完成阅读后,大家分组进行研讨,深化相关认识,最后组织了三次读书会汇报,同学们以Pre形式进行阅读展示,展现经济学故事和逻辑,孙浦阳老师给予了专业的点评和分享。

二、研读过程

第一次读书会于2021年11月27日下午举行,由潘一诺、王禹博、邢笑语、俞悦同学展示。研读文献:The Potato's Contribution to Population and Urbanization: Evidence from a Historical Experiment.

本篇论文主要讲述了土豆的引入对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公元1000年到1900年,世界人口从不到3亿增长到16亿,城市人口比例翻了两番,从2%增加到9%。同其他粮食作物相比,土豆具有更高的产量,富含更多的维生素和能量,对种植环境要求更低,但由于内生性问题(土豆和人口增长之间可能存在逆向因果问题,有可能是潜在人口压力导致了土豆的引入;可能存在一个未知的共同影响因素,同时影响人口增长和土豆引入),造成识别困难,经验性证据十分匮乏。Nathan Nunn和Nancy Qian采用了双重差分的方法进行因果识别,方法干净、策略清楚,值得大家学习。

image.png

第二次读书会于2021年11月28日上午举行,由林子一、朱堃琳、刘弘烨、甘锦峰同学展示。研读文献:Migration, Knowledge Diffusion an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在同学们开始分享之前,孙浦阳老师介绍了“红酒”这种商品的特殊性,红酒具备非常严格的国际质量标准,质量划分的规范性导致不同国家生产的红酒是可比的,从而贸易数据的有效性显著提高,因此,红酒在国际经济学研究领域被广泛使用。

本篇论文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试图论证隐性的知识传播涉及到人类的直接互动,知识的国际传播应当遵循国际移民趋势,移民会影响流出国及流入国的比较优势。作者在用严谨、枯燥的经济学方法论证之前,先讲述了法国难民迁移到南非弗兰肖克村庄的故事,认为法国难民的到来增强了该国在红酒出口上的比较优势。

另外,孙浦阳老师还和同学们分享了中国劳动力数据来源。我国没有跟踪调查的劳动力数据,涉及劳动力工资、企业层面问题的数据,目前只有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北大CFPS、中山大学的劳动力普查数据等也值得借鉴。孙老师提出,研读经济学论文,可以找顶刊论文数据代码,复制作者操作,方能学以致用。

image.png

第三次读书会于2021年12月5日上午举行,由穆齐、肖垚然、周月同学展示。研读文献:The Rise of Domestic Outsourc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German Wage Structure

这篇论文讲述了“外包”对德国工资结构的影响,采用事件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相同一份工作,外包同自雇相比,工资下降了10%-15%左右。在讨论的过程中,孙浦阳老师简单讲述了“控制变量”和“固定效应”的区别,前者是可观测的变量,比如说工会的有无,而后者是一个不可观测到的集合,比如一些地区、时间因素。掌握计量方法,不仅仅需要学好理论模型,更需要归纳以积累经验;孙老师鼓励同学们,在阅读经济学文献的时候,要构建脑图、不断发散,文献方法很重要,但更加关键的是“讲好经济学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image.png

三、心得体会

在本次文献研讨课程中,我们小组虽然只详细阅读了一篇关于土豆的文献,但是收获了远不止一篇文献的价值。起初我们只能懵懂地理解一些研究背景与讲述的经济学故事,但是孙老师带我们领略了更多的计量与研究的知识,启发我们从文献中学习研究方法,获得自己的思考与灵感。孙老师平易近人,关心同学。他的谈吐与学识令我钦佩,为我们的学习与研究开拓了新的方向。——俞悦

读书会最让我受启发的是“通过文献讲故事”,让我了解到了科研其实并不是纯粹枯燥而又单调的一件事。在它机械的数理逻辑之上,其实可以被架构上一层浪漫的玫瑰色的外衣,小小的土豆是如何在百年间改变世界的,南非的红酒为什么流淌在移民的血脉里,德国外包行业的微小变动如何撞倒了整个行业的工资结构......虽然英文的文献总是显得晦涩难懂,高深的研究方法和数学方程似乎让人望而却步,但是孙老师总会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演绎背后的逻辑,使我这初出茅庐的大一新生醍醐灌顶。总而言之,读书会让我找到了学习的快感,像孩提一样探索这个世界,永远向未来欢呼,永远对未知好奇。——王佳豪

孙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经典经济学论文,激发了我们对经济学研究的兴趣,带领我们逐步步入经济学的殿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孙老师用通俗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连续型双重差分DID,Event Study等前沿方法,并结合自身的学术经历向我们传授读写论文的方法要点。——朱堃琳

本次读书会活动中,孙老师让我们分组后选择文献阅读,在最后进行小组展示。对于大一的我们来说,本次活动很有挑战性。比如,文献都是全英文,阅读的时候会遇到挺多困难(至少对我来说);初学经济学的我们对于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方式都不熟悉,也不容易很快理解文献内容,需要反复阅读以及参考其他相关的文章。但在最终展示的时候,尽管我们有很多缺漏甚至错误,孙老师都耐心补充并鼓励我们,帮助我们完善对文献的理解,还激发了大家的思考,共同讨论文献中的内容。我认为本次活动是我们新生阅读经济学文献、书籍很好的一个开始。——王禹博

这次读书会让我初步对经济学文献有所了解。在小组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到了移民、知识扩散、比较优势之间的关系,也对英文文献的框架有了认识。分享会上,孙老师用通俗的语言让我们对计量经济学中控制变量、固定效应、线性OLS方程等相关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向我们介绍了研究中数据的采集方法以及三篇文献中研究方法的创新之处,还对我们的文献阅读、研究选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英文文献的阅读虽然对我来说挑战性很大,但同学们的认真准备和孙老师的悉心引导让我收获满满。——甘锦锋

四、读书会总结

本组读书会共开展了三次,主要以三篇英文文献为核心内容,探讨其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研究手段,同学们虽然还并未系统性的学习论文的写作方法与研究方法,但在孙老师的指导下,还是顺利完成了对三篇文献的研读,大家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这三篇文章,更是对经济学的学术论文的初次涉猎,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经济学论文的阅读和写作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久久为功。从初期关注Title,关注内容,到中期关注Method,学习实证方法,后期评判Model,批判性的吸取其优势,这一步步都并非易事,然而却是做一个经济学人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与君共勉,共创前程。